首页 / 新闻资讯
杨岳 文 影易时代 图
影易拍卖2019秋拍Lot178
骆伯年 爛柯挹翠 1934
银盐纸基/手工上色 签名/印章 23.5×37.5cm
成交价:25,300 元
自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传入中国起,摄影从一个“神魂夺魄”的西洋“怪兽”逐渐进入日常社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以及尚处于初级的摄影技术水平,导致晚清中国本土摄影师相对稀少匮乏,而且摄影仍处于程式化的工作与商业售卖的诉求之中。
影易拍卖2019秋拍Lot179
胡伯翔 秋晓/闲眺 1930s
银盐纸基,最大:29×21.5cm 最小:24×18cm 9.4×7.1in.
成交价:69,000 元
民国初年,作为社会菁英的新知识分子开始深入思考和关注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开始对促成西方民族、国家优势的技术、制度、体系和思想进行广泛的研究。全社会对新事物与新技术的渴求,使得摄影不再是奇技淫巧,而变成了科技与文明的象征。再加上照相器材的小型化以及摄影媒介的多样性,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摄影、把玩摄影、研究摄影、探索摄影,并逐渐形成了与职业摄影师完全不同的业余摄影群体,而其中的佼佼者逐渐成为了最早中国摄影艺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影易拍卖2019秋拍Lot180
敖恩洪 纪念和平节之夜 1934
银盐纸基 11×15cm
成交价:10,350 元
从1912年至1937年,从传统的国画美学为主导的画意摄影,到媒体推动下的社会记录摄影,再到都市记录与社会学民族学摄影的探索,民国摄影艺术完成了从画意到现代性的视觉文化形态的转变。
影易拍卖2019秋拍Lot181
刘旭沧 双龙戏珠 1930s
银盐纸基 印章 19×19cm
估价:5,000-8,000 元
一.传统中国美学影响下的民国摄影
虽然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国摄影家十分关注西方摄影文化与进展,有些人甚至倾向于部分或者全部的接纳西方的摄影美学,但他们深受传统中国美学影响,挣扎于东西方美学的抗争中,最终获得了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他们运用来自西方的各种摄影技巧,结合深厚的传统中国美学基础,孕育出带有浓厚中国绘画风格的“画意摄影”作品,并成就出代表着民国主观摄影美学的流派。
影易拍卖2019秋拍Lot182
林松乔 为了一个娃娃 1941
银盐纸基 30×24.5cm
成交价:8,050 元
二.视觉消费剧增下的民国摄影
民国的摄影之所以可以在短短十几年间迅猛发展,与中国传播出版业的发展相关。此时的摄影传播体制经历着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转型,时事报道、旅游名胜、影星名媛等通过摄影的复制传播技术,成为更多人视觉消费的商品,导致追求意境深远的风花月雪的画意摄影,无法满足人们与日俱增的视觉审美需求。学习、掌握和使用摄影术的成本大大降低,再加上照相器材小型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摄影活动中。不同的人,不同的诉求就导致出不同的美学追求。作为对传统美学摄影的反动,摄影师不再以追求美感为第一追求,而以记录快速变化的社会作为主要目标导致了记录性摄影的兴起,媒体的快速传播也使得记录性摄影在报刊中渐渐成为主流。
影易拍卖2019秋拍Lot183
卢馥 大乘妙法莲花经塔前合影
银盐纸基 印章 22×22cm
估价:8,000-15,000 元
三.精英知识分子社团中的民国摄影
民国摄影的塔尖是由文人士大夫阶层转型而来的精英知识分子摄影人,他们也是最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引导性的“舆论领袖”,其中包括了富有艺术创造精神的业余摄影师,如刘半农是文学家、语言学家;陈万里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专家;卢施福是沪上名医;金石声是城市规划师;吴中行是商人…他们大都有着深厚的传统美学造诣,对艺术有着宽容和尊重的态度,有条件接触西方最新的摄影文化,有财力和空暇时间“把玩摄影”。他们不仅因摄影集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摄影的生产技术和传播效应,而是摄影所体现的艺术特性。所有的一切促成了早期摄影艺术的创作和对摄影理论的探讨,并最终开始了现代主义摄影的中国实践。
影易拍卖2019秋拍Lot184
陈传霖 倩影 1930s
银盐纸基 印章 25.5×18cm
成交价:8,000-15,000 元
民国初年,媒体的摄影附刊开始兴起,摄影杂志和摄影画报也大量出现,成为了摄影发展和创作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继中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时报《图画周刊》于1920年6月9日问世后,十多种摄影附刊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涌现出来,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其中《京报》、《申报》与《世界日报》影响最大。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20——30年代出版的画报约有350种,其中专业性质的画报230种,综合性画报120种。摄影附刊的创立与发展,在促进艺术摄影繁荣之时,也促进了新闻摄影的发展,其中有影响的刊物,如《良友画报》、《北洋画报》、《时代画报》、《大众画报》、《美术生活》等,刊载了大量时事照片和摄影作品。继广州的《摄影杂志》和上海的《摄影学月报》和《摄影画报》之后,《天鹏》是20年代后期重要的摄影专业杂志,30年代又出现了《柯达摄影杂志》、《中华摄影杂志》、《晨风》、《飞鹰》等杂志。这些文献的留存,为我们“补白”和研究民国的摄影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原版史料。
影易拍卖219秋拍Lot185
陈传霖 抚笼闻鸟声 1930s
银盐纸基 20.5×16cm
成交价:9,200 元
这些作品和文献,以及所反映出来的现代志趣、探索意识以及认同标准,就是民国文人摄影家在充分把握到了摄影的特性并进而探索摄影艺术和本质的具体成果,也是民国摄影从画意摄影到现代主义摄影转变的直观佐证,更是民国摄影史研究的珍贵实物。
挖掘摄影历史,创造影像价值
+86 010 86227449
info@yingyiauctions.com
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南路8号院东风德必C座203室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