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再谈摄影收藏”连载II“收藏中的红色摄影”

“再谈摄影收藏”连载II“收藏中的红色摄影”

访谈人:曾璜(影易时代艺术总监) | 采访、整理:李静怡

    《中国摄影家》编者按:2019 年12 月17 日下午,新成立的北京影易拍卖“首拍”影像专场,人头攒动。此次拍卖会有拍品364 件,单张影像作品数万件,包含“古董照片”、“民国艺术”、“纪实影像”、“当代影像”四个专题。经历了4 个多小时的角逐,本场拍卖最终以现场成交率60%,成交金额800 余万元交出答卷。

    影像不仅是艺术,还是一个产业。“老照片”近年风头很大,从历史考证、艺术价值等多角度回归到人们的视野当中,拂去往日的尘埃,是谁在掀起历史的一角?当代艺术家也不甘落后的积极投入市场,羞于谈钱的时代,是否已经过去?艺术家、市场、藏家三者之间究竟藏着什么玄妙之处?

    作为影易拍卖的学术顾问,我们邀请曾璜,谈谈关于影像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艺术家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影像收藏市场的现状和发展。

影易“首拍”预展现场观看藏品的人们-刘洋摄

 

    《中国摄影家》杂志:您能介绍一下藏家追逐的热点“红色摄影”的收藏吗?

    曾:2019年的影易“首拍”,TOP10的11件藏品中(有多件并列第九名),红色影像占有5席,占比45%。单张照片最高成交价为168,000元,是1949年陈正青拍摄、后采用“新华彩色染印”工艺制作的“开国大典”;另一张进入TOP10的是郑景康拍摄、后采用“新华彩色染印”工艺制作的《毛主席第四张标准像》。这些现象表明了中国摄影收藏市场对红色影像情有独钟,它在学习借鉴和参照国外摄影收藏的规律后,正在逐渐地摆脱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中国摄影收藏特有的价值取向。

2019秋影易拍卖“首拍”预展现场,展出了364件数万张藏品-影易时代供图

 

    《中国摄影家》杂志:您怎么看待中国摄影作品本体的收藏价值?或者说他们除了历史考证(史料)价值以外的艺术价值如何体现?

    曾:摄影的本体,中国的摄影收藏与西方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差别是每个国家,每种不同的文化,都会有自己的收藏体系和收藏特色,有本国不同的摄影史收藏,也会有不同的世界摄影史的收藏,就像欧洲的摄影史的收藏与美国的摄影史的收藏,会很不一样。

    这里必须提及一个现状,由于历史、经济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际上尚没有出现任何一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中国摄影史发展脉络的原作收藏的机构,也没有任何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建立起有摄影史学术意义的中国摄影作品的收藏。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图书馆仅有视觉史料的存档,没有摄影艺术的收藏。中国美术馆才刚刚在 “20世纪中国摄影大师”的框架下,收藏了几位红色摄影家。中国国家的博物馆也才刚刚开始有关中国摄影家作品的收藏。在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摄影收藏的普及,中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摄影收藏繁荣之际,需要我们建立起具有学术水平和意义的中国摄影艺术收藏参考体系。而这个体系只能由中国摄影人自己来建。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中国的摄影收藏,是屈居于外国摄影文化的框架下,在外国人的点评下运作的,现在回看起来,外国人仅仅了解的是中国摄影的某些点,不了解中国摄影文化的体系和脉络。随着中国国力(经济、文化)的增强,中国需要,也应该建立其具有本土视野和视角的摄影收藏体系。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摄影收藏注重了影像“史料价值”,但随着业界对摄影收藏理解的深入,藏家已经了解收藏针对的是知名摄影家,收藏的应该是名家名作。比如刚刚结束的2019年影易拍卖的影像“首拍”专场,TOP10的11件(其中有多件并列第九名)藏品中,出自名家的作品占了10件。这就是摄影收藏观念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收藏“影像艺术品”与存档“记录了历史的照片”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比如拍摄毛主席的摄影师很多,毛主席的照片也很多,都有史料价值,都值得存档。但作为影像艺术品收藏,侯波拍摄的毛主席艺术价值较高,因为“从图像学的角度说来,侯波照片中的严谨、重大,富有强烈的形式感,奠定和构成了新中国领袖肖像所特有的视觉形式和传统,极具中国摄影美术的传统和意义。”(刘树勇语)

影易拍卖总经理李欣女士在影易拍卖“首拍”现场为来自北京各大院校的老师学生介绍拍品-刘洋摄

 

    《中国摄影家》:您刚刚所提到的“红色影像”,是中国比较特殊的摄影收藏分类,您如何看待这部分的艺术价值?

    曾:准确一点说,应该是新中国摄影艺术源自于“红色影像”,自1930年代的延安开始,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它就一直主宰着大陆的摄影文化。可以说这个阶段的中国摄影史就是红色摄影史,香港和台湾的摄影是对大陆的摄影文化发展有过影响的亚文化支流。1976年后,大陆出现了民间的摄影,1990年代后有了反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摄影,从此摄影文化在大陆开始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

    上世纪50年代大陆众多摄影艺术展的作品,文革中“样板戏”的剧照,江青所推崇的“逆光”拍摄等,都是很典型的具有红色摄影艺术特色的作品。这批摄影作品,不仅成就了中国第一代红色摄影师及经典作品,也对中国其他的艺术门类,如油画、版画、宣传画、雕塑,甚至戏曲、舞蹈、话剧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新中国的艺术史、美术史和摄影史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比如1959年出版的《中国》画册。此外,这批照片作为影像视觉文本的具体载体,还承载了新中国几乎所有最先进、最独特的摄影技术技法和后期制作工艺,比如70年代拍摄的“样板戏”,用最好的器材,最好的耗材、最好的摄影师,最好的拍摄条件,反映着70年代大陆摄影最好的状态。


挖掘摄影历史,创造影像价值

+86 010 86227449

info@yingyiauctions.com

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南路8号院东风德必C座203室

战略合作伙伴

影易拍卖 yingyiauctions.com 网站主办单位与运营:北京影易拍卖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56663号